“中西诗歌比较研究和诗歌翻译”——吴笛教授

发布时间:2019-04-23浏览次数:478

419日, 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吴笛教授,应邀在镜湖1-423会议室为我校大学外语部教师作了题为“中西诗歌比较研究和诗歌翻译”的精彩学术报告。大外部主任戚宏波、副主任张瑞雪及系主任沈妍斐、邱晓芬等学部骨干教师参加了会议。

讲座先从“中西诗歌比较研究”开始。吴教授认为,做中西诗歌比较研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主题研究、意象研究和诗艺研究。吴教授指出,现今诗歌比较研究多从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入手,其中又以平行研究更受青睐,然而,以主题作为切入点对诗歌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开拓对中西诗歌理解的新角度,中西诗歌对同一主题如“及时行乐”、“战争”等,体现不同的处理方法,背后反映的是不同的民族特性。第二个切入点意象对比研究,则更具独特性。诗人透过意象,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其艺术风格和创作个性,继而体现其哲学思想内涵。同一个意象,在不同的民族中,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从意象角度对中西诗歌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扩大我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第三个切入点则是从“诗艺”的角度,对中西诗歌进行对比研究。吴教授指出,诗歌的独特性在于其有音乐性和画面感,并以庞德的《阅读入门》为例,介绍了中文如何通过意象营造画面感。英语诗歌以音节为最小单位营造诗歌的音乐性,中文的最小单位则是字,两者十分不同,后者是有语义的,这种差异造成了语法修辞方面的差异,对这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促进中文诗歌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对“中西诗歌比较研究”作了精辟的介绍之后,吴教授继而与我们分享了他多年来从事翻译工作所积累的关于诗歌翻译的宝贵经验。吴教授指出,好的诗人是绝对关注诗歌的语法结构的,并非进行天马行空的自由发挥。因此,在进行诗歌翻译时,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诗歌的语法结构问题。其次,我们还必须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如此才能全面理解诗歌原文的含义。第三,我们必须遵循诗歌的格律,尤其是明显的格律诗。最后,我们要以自己的价值取向,决定诗歌的翻译风格,把握好诗歌结构,做到诗歌翻译的形神兼顾。

报告结束后的交流环节,与会老师们对诗歌比较研究和翻译向吴教授提问,吴教授给予了专业而详细的回答,并指出诗歌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和价值,而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教师的学术成长十分有益。问答环节,整个会场的交流气氛融洽而热烈。

吴教授的报告,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与实践性指导意义。在中西诗歌比价研究部分,吴教授以通俗的学术语言和生动的相关例子,为我们介绍了这一课题的研究方法,并指明实践方式。在诗歌翻译部分,吴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他宝贵的诗歌翻译经验,对教师们进行翻译,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吴教授的报告,对开阔教师的学术研究视域,提高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以及翻译实践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